> 文章列表 > “拟议台山路转迂”的出处是哪里

“拟议台山路转迂”的出处是哪里

“拟议台山路转迂”的出处是哪里

“拟议台山路转迂”出自宋代释心月的《草衣文殊赞》。

“拟议台山路转迂”全诗

《草衣文殊赞》

宋代 释心月

披草衣,执具书。

面不洗,头不梳。

是文殊,非文殊。

拟议台山路转迂。

《草衣文殊赞》释心月 翻译、赏析和诗意

《草衣文殊赞》是宋代释心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披着草衣,手持经书。

面容未洗,头发未梳。

我是文殊菩萨,又不是文殊菩萨。

心中思索着曲折的台山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虔诚修行的佛教徒的形象。诗人自称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是智慧与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智慧与学识的力量。然而,诗人又自谦地说自己并非真正的文殊菩萨,表达了对自身修行的谦逊态度。

诗中的主人公披着草衣,手持经书,面容未洗,头发未梳。这种形象揭示了他专注于修行的状态,将自我舍弃和超越尘世的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摈弃了尘世的琐碎和虚荣,全心全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的最后一句\"心中思索着曲折的台山路\",表达了诗人心境中的一种追寻与思考。台山路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可以象征人生的旅程和修行的道路。诗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艰难和曲折,但他仍然坚定地思索着前行的方向,追求着内心的智慧与启迪。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修行的虔诚与执着,强调了对内心智慧的追求,以及在修行道路上所面临的曲折与挑战。这种简练而真挚的表达方式,使诗词更富有力量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静思默想中与诗人共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