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跳湍碍沿溯”的出处是哪里

“跳湍碍沿溯”的出处是哪里

“跳湍碍沿溯”的出处是哪里

“跳湍碍沿溯”出自唐代耿湋的《发南康夜泊灨石中》。

“跳湍碍沿溯”全诗

《发南康夜泊灨石中》

唐代 耿湋

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

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

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

《发南康夜泊灨石中》耿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发南康夜泊灨石中

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

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

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

译文:

我这倦游的客人乘着小舟,春天的溪水忽然变得暗淡了。

群山笼罩在昏暗的色彩里,孤独的停舟却有一种美妙的趣味。

夜色中的山转向长江,红色月亮倾吐在深深的树林中。

松树上吹着清风,花间的露水泛起波光。

险峻的石头俯瞰潭水的涡流,跳跃的湍水妨碍着顺流而下。

不仅仅是提醒谨慎之意,也感到深深的害怕。

稍稍出了回雁峰,明亮地登上了斩蛟柱。

连起的云彩朝向重重的山脉,遥遥望着还未进入钟路的迷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一位疲惫的旅行者夜晚停舟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溪水变暗、群山笼罩在昏暗色彩中,以及夜山转向长江等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神秘。通过以夜晚停舟的方式观赏夜景,诗人表现了对孤独停泊的美妙感受。诗人还通过描绘清风吹拂松树和花间露水泛起的波光,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险峻的石头俯瞰潭水的涡流和跳跃的湍水妨碍着前行的情景,这不仅仅是一种警示,更体现了诗人对险厄和困难的害怕。然而,诗人还是从回雁峰出发,勇敢地登上了斩蛟柱,向着重重的山脉和迷茫的未来前进。这体现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

整首诗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行者的心理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整个诗词清新幽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唐代诗人擅长的山水田园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乒羽论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