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贫居只喜晴”的出处是哪里

“贫居只喜晴”的出处是哪里

“贫居只喜晴”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诗的世界里,诗人用简单的“晴”字,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在贫穷的日子里,阳光明媚便是最大的幸福。这让人不禁想到,现代人是否也有类似的“小确幸”?比如,下雨天有把好伞,冬天有件暖和的外套,或是工作累了有一杯热茶。

为什么“晴”能成为诗人的欢喜?因为古时候的房屋多是茅草或泥土建造,下雨天容易漏雨,甚至可能引发灾祸。所以,晴天不仅是天气好,更是对生活的保障。这让人想到,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但人们是否也忽略了这些“小确幸”?比如,下雨天打不到车的烦恼,或是停电时的无奈。

诗人的“晴”不仅是一种物质需求,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正如他在诗句中所表达的,他不在意外界的战乱(“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这让人想到,现代人是否也能像诗人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晴天”?比如,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在社交压力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贫居只喜晴”的出处是哪里

“贫居只喜晴”出自唐代司空图的《浙上重阳》。

“贫居只喜晴”全诗

《浙上重阳》

唐代 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

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作者简介(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